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是中国电气工程学科的发轫之地,前身是创建于1908年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的电机专科,1956年整体西迁。学院主体学科电气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的A+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我国学科设置最齐全的电气学院。 学院首创“电气+”发展理念,聚焦中国能源变革的重大需求,以解决中国电工领域未来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核心,致力于开发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电气工程领域原创理论与先进技术输出和领军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以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双碳”目标,引领电气科学与技术发展。 立德树人,引领示范。学院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探索钱学森实验班、越杰计划等培养模式,参与开创了全国首个储能专业,建立了“通识+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构建了实践创新培养的生态体系。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引领教学团队建设,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电工基础课程2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获批数量保持全国领先,近5年获7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学院坚持人才培养对外开放,制定首部“对等交换、共同组班”留学生培养方案,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十余个国家。培养出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胜任力的高素质领军型卓越人才,成为中国电力能源发展的行业中坚,其中包括两院院士33位。 一流师资,一流平台。学院现有教师200余人,其中院士5人、国家级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近50人。学院拥有十余万平方米建筑空间,建设有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瞬态电磁环境与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2019年,学院依托创新港成立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携手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南方电网、特变电工等全球顶尖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联合研究院,汇聚科技资源,探索世界一流学科新形态。建成全球领先的校企联合“能源互联网”创新实验平台,获国家投资建设“智慧输变电装备多工况模拟实验平台”和“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建设列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指南,重大创新平台获得国家立项。主办《Renewable Energy System and Equipment》及《Smart
Power & Energy Security》两本国际英文期刊,均入选国家卓越期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服务国家,创新突破。面向电气工程领域的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学院一方面依托在电工材料、电气装备、电力系统等方向的学科优势,在先进电工材料微结构设计与规模化制备、高端电气装备智能设计与数字孪生、电力系统弹性评估与提升等方向产生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支撑了中国的电力装备国产化、特高压直流输电、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等国家工程。另一方面,通过与物理、化学、仪器、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提出“电气+”概念,将研究方向拓展至脉冲功率、等离子体、航空航天、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研究成果在非常规油气开发、等离子体推进、可穿戴医疗设备、等离子体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等300余项重点科研项目。 主要学科方向: 1、先进电工材料与输变电装备 2、新型电力系统与多能转换存储 3、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 4、生物电磁与医工交叉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3号楼
更新日期:2025年2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