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设置 >> 体育中心
体育中心
主任: 刘长江 电话: 82668059 e-mail: xjtuchang.jiang@xjtu.edu.cn
书记: 冯大鹏 电话: 82668358 e-mail: fengdp@mail.xjtu.edu.cn
院办: 体育中心111室 电话: 82668359 e-mail: zhshan123@mail.xjtu.edu.cn
> 进入体育中心

        我校体育事业始于19世纪末南洋公学时期,1922年设体育行政委员会,1956年随校内迁西安,设体育教研室,1991年组建体育系,1994年更名体育部,2010年成立体育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二级单位,承担着公共体育教学、科学研究、体育专硕培养、运动训练、群众体育等工作任务。

        体育中心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配备有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学研究条件。现有教职员工8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9人,国际级裁判4人,国家级裁判25人,运动健将14人,一级运动员20人,教师中8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同时,中心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中心下设有3个教研室、1个综合办公室、5个业务办公室及国民体质监测室、文体中心等机构,拥有兴庆、雁塔、创新港三个校区总面积21万平方米的体育场馆。

        我校体育工作有着良好的传统,在陕西乃至全国高校中始终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几代体育人的共同努力下,确立了“强身健心、以体育人”的新时代体育工作定位,形成了具有交大特色的体育工作新格局。体育教学以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技能掌握、锻炼习惯养成、健全人格塑造为核心,旨在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改革,形成了较完善的大学全阶段体育育人模式以及“分层次”体育教学模式,2007年《大学体育》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21年两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我校于2003年获批“体育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0年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9年增设“体育学专业硕士授权点”。近五年中心教师主持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和陕西省项目36项;出版学术著作28部;获专利16个;获各级各类科研奖13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个;获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科研团队奖”4个及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先进集体1个等。

        我校是1987年教育部首批高水平运动队试办院校,现有高水平运动队6支(男女篮、田径、游泳、乒乓球、足球),同时依托体育社团建立了20支阳光组运动队。体育代表队长年坚持刻苦的课余训练,部分项目长期在全国高校保持领先地位,近五年获全国及以上比赛第一名100余项,陕西省比赛第一名300余项,破省大学生纪录40余项。近两年10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或代表国家比赛。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蔚然成风,形成了“日常锻炼为基本,运动竞赛为主线、书院指导为特色、专项辅导为亮点、体育社团为纽带”的五位一体课外群体模式及“校、院、班”三级校园竞赛体系;每年举办校级及以上学生体育竞赛50项左右,院系级120余项,年均累计参加人次180万左右。现有校级学生体育社团26个,涵盖球类、武术、游泳、操类、飞盘、龙狮、户外越野等各方面。积极落实“体育教师进书院”制度,常年为9大书院提供体育工作指导,并为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程、制定研修指南、体质评价等。常年为教职工提供体育锻炼指导服务、培训和体质健康测试评价等。

        我校曾先后多次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陕西省教育厅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学校体育工作突出贡献“校长杯”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全国课余训练先进单位、全国健康校园建设单位等。

        目前,拥有体育专业硕士协同培养育人基地7个,合作培训基地8个。

 

        合作基地:

        十四运会信息编排工作站(全运会首次与高校进行该项合作)

        中国大学生体协自行车分会室内训练基地(西北首个)

        陕西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研究基地(陕西首个)

        陕西省田径裁判培训基地

        陕西省校园篮球裁判培训基地

        西安市校园足球裁判员培训基地

        西安市羽毛球裁判员培训基地

        陕西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站

更新日期:2024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