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教师内容页
杨宜康  
研究领域(方向)
分布式网络化协同感知、测量与控制;新体制导航、测控及网电对抗;宇航动力学系统信息处理
个人及工作简历

分别于1996年、1999年、2003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工作,2005年空间物理学博士后出站、副研究员,2007年担任航天测控通信实验室主任。2008年~2014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工作,教授、院长助理/总工程师。2015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研究所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会员、IEICE Engineering Sciences Society会员、总装XXXX专家组(XX任务支持技术组)专家;担任几类国家科技计划、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近十种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科研项目

近十年来,从事导航、制导与控制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承担型号工程任务。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型号任务近三十项,主要负责航天器跟踪通信、导航系统和星间链路系统的星载设备研制,包括:XX航天和XX工程的型号任务10项/预先研究课题4项、二代导航的型号任务5项、高分对地的预先研究课题2项、XX-8编队星座的型号任务4项、火星探测的型号任务1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近二十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军973课题2项、国家863课题1项、军863课题6项、总装预研基金1项、中科院创新基金4项。

目前(2015年7月)主持承担的在研课题:
1)军973子课题:“XX卫星在轨XX演变规律与XX反演技术”(2015.01~2016.06)
2)总装XX部队课题:“中继卫星XX趋势分析与建模方法研究”(2015.01~2015.12)
3)军863-7XX课题:“分布式网络化XXXX协同技术”(2014.10~2015.06)

学术及科研成果、专利、论文
近十年来,从事导航、制导与控制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承担型号工程任务,涉及分布式网络化协同感知测量与控制、新体制导航测控及网电对抗、宇航动力学系统信息处理三个主要领域。在国际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被SCI/EI检索33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培养硕士生36名、协助指导博士生3名。
代表性学术贡献:
1)提出新体制抗干扰测控导航信号FH-BOC及其信号处理理论(2013~2014年);
2)提出广义Sagnac效应理论及其实验验证(2009~2012年)。
3)提出面向业务性能最优的XX中继星座/链路体制优化设计理论(2009~2012年)
代表性工程贡献:
1)提出XX任务中继星座优化设计方案、基于单颗中继星支持XX导航的方案、基于单颗中继星支持交会对接的方案,被总装采用(2010~2015年);
2)完成机群移动测量网络研制并验证了分布式惯性导航系统理论(2007~2010年)
3)完成“XX”高速通信处理机原型机研制 (2006~2007年),工程正样设备在轨工作正常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yangyk74@mail.xjtu.edu.cn
联系电话:
个人主页:
联系地址:
更新日期:201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