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教师内容页
李霄  
研究领域(方向)

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产业生态学、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等

个人及工作简历

李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资源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亚欧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系统行为与管理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研究员,入选陕西省青年人才计划、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成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权威机构与知名专家引用,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无废城市”、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等规划与实践中应用。曾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华人产业生态学会青年学者奖和优秀论文奖、留美公共政策学会最佳政策研究论文奖、西安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二等奖等奖项;被评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23、2024年)。

(一) 教育背景

[1] 2009年7月获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

[2] 2011年7月获瑞典隆德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硕士;

[3] 2017年10月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

主要访学经历:

[1] 2007年7月至8月在中国台湾清华大学访学,参加两岸暑期学术交流活动;

[2] 2013年6月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访学,参加第四期清华-帝国理工学术与职业发展博士生暑期项目;

[3] 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访学。

(二)工作经历

[1]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美国耶鲁大学,全职博士后;

[2] 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美国耶鲁大学,项目研究员(远程);

[3] 2021年8月至今,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教书育人

人才培养:

2021至2025年,指导全日制博士生5人(毕业1人)、同等学力博士生2人、全日制硕士生5人(毕业1人)、MPA学生9人(毕业4人)、留学生1人,作为学业导师指导本科生3人。

课程建设:

[1] 本科生专业课《行政管理制度国际比较》负责人;

[2] 本科生专业课《全球公共政策与治理》(Global Public Policy and Governance,全英文授课)联合负责人;

[3] 研究生专业课《公共政策评估》(Public Policy Evaluation,全英文授课)负责人。

资源开发:

[1]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十四五”规划精品系列教材《公共经济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笔第二章“外部性”、第九章“中国的环境保护税制度”;

[2] 本科生教材《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笔第二章“外部性”、第四章“公共产品”;

[3] 主笔案例《新时代大气污染精准治理模式与实践——山西朔州的探索》,通过专家评审被收入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

[4] 译作“气候变化时代的大学教育”,刊载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世界环境》杂志。

专题研究:

[1] 西安交通大学师德师风建设研究项目,“国际化情境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理论及对策研究”,2025-2026,负责人;

[2]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主题案例项目,“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典型实践和政策创新”,2022,参与人。

教育获奖:

[1] 西安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二等奖,2023;

[2] 指导学生获首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022;

[3] 指导学生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23;

[4] 指导学生获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十五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24;

[5] 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基于‘两山论’的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驱动机制研究”),2025。

(四)学术服务

学会任职:

[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委员,2025年至今;

[2]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网络科学分会理事,2024年至今;

[3] 中国生态学学会产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22年至今;

[4] 国际产业生态学会提名委员会委员,2022至2025年;

[5] 华人产业生态学会理事,2019至2021年;

[6] 国际产业生态学会学生分会主席,2013至2014年。

期刊任职:

[1] SCI期刊《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耶鲁大学创办、国际产业生态学会会刊)编辑,2020年至今;

[2] 中国工程院院刊系列期刊《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特约通讯专家,2025年至今;

[3] 中国工程院院刊系列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青年编委,2022至2023年;

[4]《Circular Economy》青年编委,2022年至今。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主持有关单位技术或咨询服务课题6项,参加国家社科重大、教育部重大、国家高端智库、陕西省软科学等课题十余项,主持和参与的主要课题如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类),“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以汾渭平原地区为例”,2023-2025,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外部冲击与内部约束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韧性与可持续性研究”,2026-2029,主持;

[3]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项目,“西部地区生态韧性**”,2025-2026,主持;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与经济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2022-2025,参与;

[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家治理体系研究”,2024-2026,参与;

[6] 国家高端智库课题,“‘双稳’要求下的绿色转型路径研究”,2022,参与;

[7] 陕西省软科学项目,“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陕西)生态保护成效的影响研究”,2023-2024,参与;

[8]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委托课题,“典型山区县工业物质代谢及精细化治理需求和绿色金融治理路径研究”,2024,主持;

[9]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委托课题,“典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形势与转型路径研究”,2023,主持;

[10]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委托课题,“粤港澳‘无废湾区’市场体系与**集团环保产业发展研究”,2022,主持;

[1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智库委托课题,“全球环境治理下的国别行动与国际合作机制与路径研究”,2024,主持;

[12] **公司委托课题,“生命周期评估研究”,2025-2026,主持。

学术及科研成果、专利、论文

主要期刊文章:

[1] Li, X. (2025). Close the biodiversity funding gap by teaching conservation to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Nature, 638(8050), 321. (Correspondence)

[2] Li, X., Chen, X., Zhu, J., Zhang, P., Shi, H., & Chertow, M. R. (2025). Resilience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to global disruptions in scrap recycling. iScience (Cell Press), 28(2).

[3] Li, X., Chen, X., Shi, H., Jiang, Q., Mao, R., Kang, C., Chen, W., & Zhu, J. (2024). Nuanced strategies for material efficiency: Addressing developmental heterogeneities and socio-economic shift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10, 107823.

[4] Zhu, J., Ge, Z., Wang, J., Li, X., & Wang, C. (2022). Evaluating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in China: Effects, pathways, co-benefits, spillovers, and prospects. Climate Policy, 22(7), 918-934.(共同通讯作者)

[5] Cong, W., Li, X., Qian, Y., & Shi, L. (2021). Polycentric approach of wastewater governance in textile industrial parks: Case study of loc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80, 111730.(共同通讯作者)

[6] Li, X., Chertow, M., Guo, S., Johnson, E., & Jiang, D. (2020). Estimating non-hazardous industrial waste generation by sector, location, and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and case example of spent foundry sand. Waste Management, 118, 563-572.

[7] Li, X., Qiao, Y., & Shi, L. (2019). Has China’s war on pollution slowed the growth of its manufacturing and by how much? Evidence from the Clean Air Action. China Economic Review, 53, 271-289.

[8] Wang, C., Li, X., Yu, H., & Wang, Y. (2019). Trac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and value ch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Yellow River Delta,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96, 270-277.

[9] Yu, H., Wang, Y., Li, X., Wang, C., Sun, M., & Du, A. (2019). Measuring ecological capital: State of the art, trend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19, 833-845.

[10] 杨润林, 李霄, 任亚楠, &石磊. (2025). 中国一般工业固废治理政策的演变与特征——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资源科学, 47(5), 922-934.(北大核心、CSSCI期刊,通讯作者)

主要媒体文章:

[1] 李霄.“发挥生态优势壮大西部地区绿色产业”,中国经济导报,2025年9月27日03版.(被新浪财经等转载)

[2] 李霄.“守正创新,实现秦岭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中国环境报,2025年4月28日03版.(被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秦岭办等转)

[3] 李霄.“做强做优循环经济,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导报,2025年4月26日04版.(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等转载)

[4] 李霄,原晓朦.“完善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机制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环境报,2025年3月12日03版“两会关注”栏目.(被中国能源网、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等转载)

[5] 乔元波,李霄.“走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5日04版.

主要荣誉奖励:

[1] 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3/5),2024;

[2] 陕西省青年人才计划,2021;

[3]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2021;

[4] 华人产业生态学会青年学者奖,2020;

[5] 华人产业生态学会优秀论文奖(排名1/5),2021;

[6] 留美公共政策学会最佳政策研究论文奖(排名4/5),2023;

[7] 国际产业生态学大会最佳墙报(排名1/3),2015;

[8] 欧盟委员会Erasmus Mundus全额奖学金,2009;

[9] 入选教育部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2007;

[10] 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2007。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xiaoli6@xjtu.edu.cn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更新日期:2025-10-23